文化艺术品钱邮讲堂

通知公告

闽开元铅钱又称“大糯钱”:用力捏可捏变形
时间:2015/7/22
  以前的文章中曾经提到,最早上市流通的首创年号铅钱,是南汉刘龑乾亨元年(公元917年)所铸的“乾亨重宝”。但乾亨重宝铅钱并非中国最早上市流通的铅钱——与南汉同时代的邻国、立国于今天福建境内的闽国,比它不多不少只早一年成批铸造了一种铅钱,且这种铅钱单论流通数量,恐怕比乾亨重宝铅钱多出几倍还不止。

  这种福建出产的铅钱,就是福建民间俗称“大糯钱”的王审知开元通宝铅钱,始铸年份为后梁贞明二年(公元前916年)。之所以不能名正言顺地完全“抢回”乾亨重宝“中国第一铅钱”桂冠,是因为王审知当时的“闽王”头衔还是定都开封的后梁朝廷册封的,不仅如此,“开元通宝”是从唐初便一直作为法定货币的“传统货币”,闽国的“铅开元”仅仅材质上有“原创性”,铜钱形制却因袭几百年前定制,“历史地位”自然也会吃亏不少。

  “大糯钱”的意思,是说开元铅钱又大又软,很容易磨损,甚至使劲捏都能捏变形,这并非什么夸张,许多古钱爱好者都曾试过。也正因如此,流传至今的古代铅钱并不多,但闽开元似乎是个例外——去年5·18国际博物馆日,泉州安溪龙门镇福海院一次就向县博物馆捐献了3700多枚闽开元铅钱,这些钱都是寺院扩建时一次性出土的,而据知情者介绍,这还远非出土这种铅钱最多的一次。

  行家分析,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闽国发行了太多数量的开元铅钱,更因为这种铅钱制作工艺简单,民间私铸盛行,导致市面上铅钱充斥,所以尽管极易磨损,至今仍能在市面上轻易看见。

  其实王审知在福建开炉铸钱并非只铸铅钱,而是铜钱、铁钱、铅钱三种都有铸造。可福建当时几乎没有铜矿资源,铁矿资源也很稀少,且还要优先供应军需,而当时钱币需要量极大,这迫使王审知绞尽脑汁另辟蹊径。贞明元年,闽国境内汀州宁化县发现铅矿,王审知如获至宝,当年就设置了铅场,将铅矿纳入官办体系,次年开始铸造铅钱。出土的铅钱大多磨损严重,穿孔处有许多明显穿绳拉牵形成的沟槽,表明使用频率很高,这证明当时闽国商业发达,货币需要量大,非大量铸造铅钱无以满足市场要求。

  其实福建铅矿早已被发现,唐代光建州一地就有官办铅矿21座,但当时南方政令统一,江西、安徽、湖北等地的铜矿源源运入,当地并没有铸造铅钱的需要。五代十国时天下大乱,僻处东南、和外界联系不畅的闽国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廉价输入大量铜、铁,只好“将就材料”,把本地能自给自足的铅当作铸钱的宝贝了——事实上即便这样也还是不够用,后梁末帝朱友贞龙德二年(公元922年),正是中原后梁、晋国混战最激烈,天下最混乱的当口,王审知下令闽开元铅钱“五百文作一贯”,等于公然制造了100%的通胀,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,当时别说铜钱,就连被时人瞧不起的铅钱,也已是奇货可居的了。